(原标题:街头阅报栏 有望发布志愿信息)
北京晨报讯(首席记者 崔红)街头随处可见的“阅报栏”有望成为志愿信息发布栏。这种“小广告”可以在“有困难的老人”和“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”之间搭建起信息互通的桥梁。
昨天是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,来自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消息,全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1.5万支,实名登记注册人数达到164万名,是5年前的2.5倍。其中,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志愿者比例约29%,年轻人比例正逐年增多。
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壮大,义工“有劲使不上”的现象也普遍存在。来自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,今年全市共开展社区志愿服务项目5340个,年度服务工时达1165万小时。简单换算一下,平均到每个志愿者身上,一年的志愿服务工时不过是7.1个小时。分析原因,主要是“供需”双方信息沟通不畅。尤其是不少老人都有换煤气、修理电器、代取药、代驾出行、学钢琴、学电脑等各种服务需求,但是这种需求不透明,有些是深藏老人心中不好意思表达出来。而志愿者则多是网上注册,其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特长,老人也并不掌握。北京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,清明时节,有不少老人想找一位“好心的司机”接送自己去扫墓,但却不知道该找谁。
针对于此,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项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,未来将利用社区阅报栏、信息橱窗等渠道,公布各种志愿服务的供需信息,方便服务对接,切实为有需求老人提供贴身到家的服务。
近期本市16个区均对各区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表彰,同时发布各种志愿服务信息内容。海淀区昨天就发布了“2016年度义工事业光荣榜”,近500个优秀义工个人和集体得到表彰。目前,海淀区已登记注册的社区义工为32万余人,平均每10个区民中就有1人加入到义工队伍中。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,海淀区的“相伴夕阳红”、“关爱心连心”、“军人军嫂爱心人士365”、“清华大学校园游览讲解”等项目基本都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,基于地区重点需求和资源优势而开展的。因此,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或者其他市民可直接联系社区居委会,寻求志愿帮扶服务。